二噁烷,谈之色变只因偏见
二恶烷是什么?从哪里来的?
二恶烷,正确的写法应该是二噁烷。限于噁太难打字,这篇文章我们就用通常的恶字来替代。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别名二氧六环、1,4-二氧己环,无色液体。二恶烷急性毒性为低毒,有麻醉和刺激作用。根据我国现行《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二恶烷为化妆品禁用组分。既然禁止添加,为什么化妆品还会有二恶烷的检出呢?是因为由于技术上无法避免的原因,二恶烷有可能作为杂质被带入化妆品中。那么具体是哪些原料中的杂质呢?
洗发水和沐浴露中的起清洁作用的用得最广泛的一个成分叫做脂肪醇醚硫酸钠,也叫做AES钠盐或SLES。这种成分可以由天然棕榈油或者是以石油为原料来制成成脂肪醇,然而经过乙氧基化,磺化,中和等一系列步骤合成得来。其中关键的一步是乙氧基化,在这一步反应过程中,需要用到一个环氧乙烷的原料,这是一个在化工合成行业中广泛用到的一个原料单体,在乙氧基化反应过程中,除了环氧乙烷加成到脂肪醇上面生成乙氧基化脂肪醇外,还有一小部分的环氧乙烷(EO)两个两个分子缩合生成了一个副产物,也就是众矢之敌的二恶烷,其具体反应可以如下图所示:
一般来说,原料生产厂家会有后来的步骤对二恶烷进行分离提纯,不同的原料生产商会有不同的标准,跨国化妆品生产商也会对这个指标进行控制,一般为20~40ppm左右。至于在成品(如洗发水,沐浴露中的含量标准),国际上都没有具体的指标。在2011年发生霸王洗发水事件后,中国把成品中的标准定为30ppm以下。
二恶烷会致癌,会导致安全问题吗?
作为一个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就开始使用的原料,脂肪醇醚硫酸钠(SLES)及其副产物二恶烷的研究已有很多了。美国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研究日用消费品中的二噁烷长达30年,加拿大卫生部,都认为妆品中存在微量二恶烷不会对消费者造成健康危害,甚至对儿童也不会造成危害(加拿大)。澳大利亚国家职业卫生和安全委员会下属相关机构的研究结果认为日用消费品中,二噁烷的理想限值为30ppm, 毒理学上可以接受的上限值为100ppm。而中国在2012年后对化妆品中二恶烷含量的限定标准30ppm,正常使用的条件下,是远小于毒理学上可接受上限值100ppm的。
另一方面需要强调的是,中国对化妆品标准中的二恶烷小于30ppm的限量,在全世界范围来看,都是高标准的。因为其实很多国家和地区对二恶烷含量限制都高于我国标准或者没有明确标准:
事实上,微量的二恶烷也普遍存在在自然界中,美国Toxic Substances and Disease Registry列举出在鸡肉、番茄、虾等食物中均发现二恶烷,甚至在我们的饮用水中,世界卫生组织饮用水水质准则(第三版)中指出水中二恶烷的限值在50 μg/L。
所以用一句话总结二恶烷的致癌问题,那就是:抛开剂量谈危害都是在耍流氓。
二恶烷含量越低的原料,质量越好?
二恶烷并不是SLES质量的唯一指标。其它一些指标比如未磺化物含量这些关系列产品刺激性的含量也是很重要的考量指标。
此外,还有重要一点是SLES也有不同的规格,最大的不同在于乙氧基化程度,有的是1个EO,有的是2个,3个甚至4个EO的(当然,1.3,2.6这样的小数位的产品也可以生产出来)。增加的乙氧化程度越高,也即EO数越高,同样的工艺与提纯条件下所产生的二恶烷的含量就越高。
然而有意思的是,之所以增加EO的原因,是为了降低表面活性剂SLES的刺激性,EO数越高的SLES,对皮肤刺激性越小,也即越温和,反之亦然。而不加EO的话,就是大家成分党们不喜欢的SLS,那可是刺激性很强的成分了。
所以,二恶烷含量很低,不代表就一定是好的原料。因为如果是EO数少的话,反而原料的刺激性会更大
总结:
二恶烷并不是企业添加的成分,而是SLES这类原料中一定会残留的原料,难以避免。不仅仅是SLES中,实际上,只要进行了乙氧基化,就会存在微量的二恶烷,一些护肤品原料也都含有二恶烷。从风险评估的角度看,作为一个残量的物质,没有必要追求绝对的0含量,拿现在的检测技术来看,“未检出”也不代表含量为0。
所以,抛开剂量谈危害都是在耍流氓。二恶烷的安全问题已经研究了多年,目前相关安全及推荐标准都已建立,小于100ppm的残留被认为都是安全的。但欧盟等国并没有作为强制性的标准。而国内已对产品中的二恶烷含量有了小于30ppm的要求。
因此,洗发水中的二恶烷,并不需要担心致癌的问题。对于媒体的不实报道,你现在明白了那只不过是为了博取关注而已。
Previous
Next
Previous
Next